东南大学
211 985
当前位置:东南大学 > 院校主页
院校分数线

江苏  

年份 招生批次 最高分 最低分 录取数
2015 -- -- 0
2014 -- -- 0
2013 -- -- 0

学校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四牌楼2号

招生办电话

(025)52090271

  • 院校介绍
  • 同省院校

介绍:东南大学简介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其前身三江师范学堂创建于1902年,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郭秉文先生出任首任校长。他周咨博访、广延名师,数十位著名学者、专家荟萃东大。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誉。1928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设有理、工、医、农、文、法、教育七个学院。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文理等科迁出,以中大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的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复更名为东南大学。2000年4月,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与东南大学合并办学,南京地质学校并入东南大学。2002年5月31日,东南大学成功地举办了建校一百周年庆典暨吴健雄纪念馆开馆仪式,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为东南大学建校一百周年题词,充分肯定了东南大学的办学成就。东大百年,是不断探索办学、育人之道的百年,积淀了优良的历史传统。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理念,到“民族、民主、科学”的南高精神;从国立东南大学“止於至善”的校训,到国立中央大学“诚、朴、雄、伟”之学风,一种为发展科学、振兴中华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东大人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东南大学经过一百年的创业发展,如今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医、文、管、艺协调发展的多学科、综合性的全国重点大学。东南大学是国务院首批可授予博士、硕士、学士学位和审定教授、副教授任职资格,及自批增列博士生导师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现有两院院士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863”计划领域专家委员会和主题专家组成员7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专家顾问组成员1人,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7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2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7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16个,现已聘特聘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200多人。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1年,“211工程”“九五”期间建设项目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目前,学校拥有10个国家重点学科,1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8个硕士点。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东南大学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996年通过“本科教学优秀学校评价”,是全国首批获此殊荣的3所高校之一。现学校共有40多个院、系,60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6000多人,其中研究生约8000人。2000年,东南大学被教育部批准为远程教育试点高校。2002年又被批准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作为全国科研综合实力十强高校之一,东南大学一直以“科教兴国”为己任。学校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重大战略高技术研究,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高新技术研究和辐射的重要基地。2003年东南大学科研经费突破4亿元,位居全国高校前列。申请的专利数连续多年在全国高校中保持领先。在2003年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评估中,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名列全国第八。东南大学是一所具有较大国际影响的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国际交流活动更加活跃,已与美国、德国、日本、瑞士、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6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还邀请了包括杨振宁、丁肇中、莱恩、沙巴克等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国际著名专家学者一千多人次来校讲学、访问。新的世纪,新的百年,东南大学又迎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所有东大人将秉承东南大学积淀百年的优良传统,发扬“止于至善”的精神,集成创新,团结奋进,向着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昂首迈进。学生信息:全日制在校生26000多人,其中研究生约8000人。专业信息:生物医学工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结构工程,交通运输策划与管理。实验室:分子与生物分子电子学,毫米波,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支撑技术,洁净煤发电及燃烧技术,微电子机械系统,移动通信。教师信息:学校现有两院院士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人,国家“863”计划领域专家委员会和主题专家组成员7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专家顾问组成员1人,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7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12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7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16个,现已聘特聘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200多人。著名教师信息:韦钰,女,教授,博士生导师。1940年2月出生,1961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前身)无线电工程系,1965年南京工学院电子工程系研究生毕业。1979年赴西德留学,1981年获西德亚琛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是第一位获得博歇尔奖章的中国人。她还获美、英、加、日、港、澳等八校名誉博士。1985---1993年历任南京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第一任系主任、副院长、院长,东南大学副校长、校长。1994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1993—2002年任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现任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全国政协科教文委副主任等职。 韦钰院士曾长期从事微波电子学的研究工作。从1982年起从事生物电子学和分子电子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获得了国内第一批生物组织的微波CT、超声CT、衍射CT和B/A非线性参量断层图象。她在国内建立了第一个分子与生物电子学实验室,创建了国内第一个“生物电子学”博士点。在国际上首先系统地阐明了分子器件和分子计算系统的基本特征,并率先采用了分子器件分子设计的方法,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 韦钰为国际分子电子学与生物计算系统学会首批十二名常务理事之一,“Biosystem” ,“Molecular Engineering”等国际学术刊物的常务编委或编委。她在国内外有关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先后培养指导了数十名硕士、博士、博士后。她主持承担的十多项国家级重大、重点科研任务均已圆满完成。分别获得国家科技攻关优秀个人奖、项目攻关奖、四次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五次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担任教育部副部长期间,对我国教育网络的建设和远程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正在从事前沿交叉学科—学习科学的研究。

(点击展开全文)
官方网站
  • 学校类型:大学
  • 学科类型:综合
  • 隶属于:教育部
  • 大学实力
       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点/硕士点/专业学位点(综合实力:B++)带*者为第十次增列学位点国家重点学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结构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艺术学;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土木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学;应用数学;凝聚态物理*;遗传学;固体力学*;工程力学;应用化学*;免疫学*;内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卫生毒理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哲学*;应用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艺术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商法学;政治学理论;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应用心理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系统分析与集成;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中医内科学;药理学;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图书馆学;专业学位点风景园林硕士工程硕士材料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动力工程;工业工程;工业设计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技术;建筑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控制工程;软件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物流工程;项目管理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公共卫生硕士临床医学硕士艺术硕士
>
网站首页  |  高考报考  |  职业生涯规划  |  课程辅导  |  出国留学  |  自助招生  |  成功案例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17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 IE6.0 以上浏览器 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 吉ICP备16007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