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
当前位置:西南政法大学 > 院校主页
院校分数线

重庆  

年份 招生批次 最高分 最低分 录取数
2015 本科一批A段 585 572 2
2014 本科一批A段 615 593 2
2013 本科一批A段 -- -- 2

学校地址:

重庆市沙坪坝区壮志路2号 (沙坪校区),重庆市渝北区回兴镇宝圣路(渝北校区)

招生办电话

023-67258088 67258828 67258830

  • 院校介绍
  • 同省院校

介绍:西南政法大学简介 西南政法大学于1953年正式成立。学校是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中,在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的基础上,相继合并重庆大学法学院、四川大学政法学院等五所院校的法学院、系而成立的。学校的建设得到了时任西南局军政负责人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原东北抗日联军司令周保中将军出任首届院长。1978年,学校由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当时司法部部属五所政法院校中惟一一所重点政法大学。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学校占地面积2000亩,由沙坪坝校区和渝北新校区两部分构成。学校现有教职工一千余人,各类学生2万余人。建校五十年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近10万人,是全国高校中为国家输送法学专门人才最多的学校之一。目前,学校设有4个法学院和刑事侦查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管理学院、外语学院、经济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应用法学院等共计12个学院。已建成以法学为主,兼有哲学、经济、管理、新闻、外语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校经济法学科已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是西部地区惟一一个法学类国家级重点学科,另有6个省(市)部级重点学科。学校是西部地区最早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授权的单位,学校原有4个博士学位授予点。2003年,学校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已通过评审,获得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资格,有权在10个法学二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学校经国务院博士后管理评审单位审定通过,成为法学博士后流动站设置单位,是西部地区惟一一个法学博士后流动站。学校还设有17个硕士点。目前为止,学校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法学学科体系最齐全、法学教学科研力量最雄厚、在全国法律及法学界有很大影响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学校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科研项目近百项,公开出版专著、译著等1000多部,发表论文5000多篇。“九五”期间,学校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点课题40余项,取得科研成果1680项。学校设有3个省部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西部法制发展研究中心等各类研究机构22个。2001年、2003年学校两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这在全国法学教育界是十分突出的。《禁毒全书》还被中国国家领导人将此书作为中国禁毒研究成果赠送联合国。学校现有两种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现代法学》和《西南政法大学学报》。其中,法学专业刊物《现代法学》被列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世界著名期刊;2003年初,获得我国期刊界最高奖——国家期刊奖;2003年4月,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学校图书馆藏书100余万册,各种学术期刊2000余种。学校司法鉴定中心享有盛名,为国家和社会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学校先后与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部分大学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到目前为止,招收留学生近1000人。学校承办了由司法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共同创建的“中国国家高级法律人才培训中心”,面向海外进行学位培训和短期培训,为学校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提供服务。我校学生有良好素质。2001年在全国商事贸易模拟仲裁辩论会上,西南政法大学代表队力挫国内13所名校,一举夺魁。2002年3月,西南政法大学代表中国国家队参加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办的第九届国际商事贸易辩论赛。其良好素质深获各国专家的好评。2002年11月,我校辨论队参加上海教育电视台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荣获冠军,再次展现了我校大学生的优良素质。2003年,我校在全国首届“理律杯”大学生模拟辩论赛中,夺取亚军。学校培养的各届毕业生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好评。迄今为止,有20多位学子步入中央省部级领导岗位,有13人获得“全国十大中青年法学家”称号。从2002年中国首批大法官大检察官以来,有20位大法官、大检察官是西政大毕业。一大批西政大学子成为法学及其各个行业的领军人物。面向二十一世纪,全校师生员工正在为将学校建设成为立足重庆、面向西部、服务全国,以法学为主的高水平的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和研究基地而努力奋斗。学生信息:各类学生2万余人。专业信息:重 点 学 科 诉讼法学1981年获得法学硕士学士授予权。1994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 1995年被评为省(部)级重点学科。本学科有力量强大的学术梯队,现有教授11人(其中博导4人〕,副教授35人,讲师(或川当专业技术职务旨)44人,设有比较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所、中国南方刑事法律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诉讼法学和侦查学。近十年来,该学科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市级一等奖1项。在首次法学院校课程质量评估中“民事诉讼法学”被评为A级优质课程。在“九五”期间,该学科高质量地完成了一批国家、地方与学校的科研项目,1996--2000年,完成福特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青年项目1项,司法部项目2项,市级项目2项,校级项目3项;获司法部科研成果三等奖1项。中国法学会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市级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经济法学是全国率先设立的五个经济法专业之一。 1990年取得经济法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被评为省(部)级重点学科, 1996年取得经济法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7人。教师中已在国内外取得博士学位的5人,在读博士生5人。主要研究方向:经济法基本理论。市场秩序法、农村经济法、法律的经济分析。涉外经济法。近十年来该学科承担国家社科基金5项,省部级重点研究项目8项,与校内外合作承担国家、省部级和海外基金课题6项。科研成果中,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优秀奖3项。教学成果中,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民商法学于1953年建立, 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点, 1995年被确定为省(部)级重点学科, 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15名,讲师20名。主要研究方向: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劳动法和婚姻法,设有罗马法与现代民法研究中心、法国法研究中心、民商法研究中心、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和港澳台研究室等科研机构。十余年来,该学科教师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市级科研项目1项。承担的科研项目,有16项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 24项获市级科研成果奖。 刑法学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11名、讲师5名、是1981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1995年被确定为省(部)级重点学科, 2001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主要研究方向:刑法理论与实践、刑罚学。该学科组在我国率先开创了经济刑法、刑罚学、意大利刑法学、刑事执行法学等新学科门类,形成了全国独有的在犯罪、犯罪心理学、刑法学、比较刑法学(含国际刑法与港澳台刑法)、刑罚学、刑事执法学、监狱法学、中国刑法史学等研究领域均有专门教学科研人才的“刑事一体化”科研体系。设有毒品犯罪与对策研究中心。十余年来,承担了国内外各级科研项目72项,其中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意大利国家研究项目(CNR)4项,省(市)部级项目17项,其他校级以上项目41项,获国家和省(市)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21项,市、校级优秀科研成果奖60余项,许多项目得到国内外刑法学界高度重视和肯定。 法律史学是1981年国务院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 1998年被确定为省(部)级重点学科。本学科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于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近几年共承担和完成国家、省(部)级课题1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法制史、思想史、比较法律文化和民族法学等等,设有民族法学研究中心。 法理学是1981年国务院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 2000年被确定为重庆市重点学科。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在老一代学者的带动和指导下,造就了一批卓有成就的优秀教学科研人才,形成了结构合理、成员干练、功底深厚、颇有学术造诣的学术梯队。全学科有教学科研人员近20人,其中教授6人。在法治理论、法的价值理论、法律文化。比较法学、法社会学、西方法理学等研究领域作山重要贡献。近几年来,该学科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出版了30部学术专著,有近20部个人学术专著和译著出版。实验室:教师信息:学校现有教职工一千余人。著名教师信息:

(点击展开全文)
官方网站
  • 学校类型:大学
  • 学科类型:政法
  • 隶属于: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大学实力
       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点/硕士点/专业学位点(综合实力:C++)带*者为第十次增列学位点国家重点学科经济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二级学科硕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伦理学*;国民经济学;政治学理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专业学位点法律硕士
>
网站首页  |  高考报考  |  职业生涯规划  |  课程辅导  |  出国留学  |  自助招生  |  成功案例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17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 IE6.0 以上浏览器 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 吉ICP备16007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