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工学院
当前位置:淮海工学院 > 院校主页
院校分数线

江苏  

年份 招生批次 最高分 最低分 录取数
2015 本科二批A段 461 453 6
2014 本科二批A段 506 482 6
2013 本科二批A段 -- -- 6

学校地址: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苍梧路59号

招生办电话

0518-85895000

  • 院校介绍
  • 同省院校

介绍:淮海工学院简介淮海工学院概况 淮海工学院是江苏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性人才为主,面向全国招生。学校位于中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市,主校区坐落在著名的国家AAAA级名胜风景区花果山西麓。校园气候宜人,风景优美,是理想的学习和生活场所。学校1985年建校,1993年6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委批准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8月通过原国家教委普通本科院校教学工作合格评价,1997年1月成为江苏省普通高校校风建设合格单位,1998年2月通过全省高校党委工作合格评估,1999年9月被中国教育工会评为全国教育系统“民主管理先进单位”,2002年,学校成为教育部海洋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2003年9月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学校”,同年底获得省级2001-2002年度“文明单位”称号,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文明单位”标兵。2004年3月,学校被全国绿化工作委员会表彰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经过十九年的建设和发展,淮海工学院已经成为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在省内有较大影响、在苏北地区有较高水平和较强实力的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目前占地1852亩,固定资产总值4.5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650多万元,校舍44万多平方米,图书馆藏书68万册,电子文献十分丰富,在校学生15100余人,教职工1380多人。学校现有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食品工程、经济管理、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数理科学、空间信息科学、社会科学部(法学系)、体育部、大学外语教研部等14个系部和海洋学院、东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三个二级学院,设置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生物工程、工商管理、会计学、汉语言文学、日语、英语、艺术设计、数学与应用数学、海洋技术、生物技术、水产养殖学、新闻学、法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工业设计、通信工程、制药工程、财务管理、自动化、工程管理、环境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海洋管理、国际经济贸易 和地理信息系统33个本科专业,专业门类覆盖了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农学、法学、经济学七大学科。学校拥有一支业务素质较高、具有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在近700名专任教师中,232位教师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202位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位),另有200多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有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人被列入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1人被列为江苏省“333工程”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4人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位教师荣获全国高校“百名‘两课’优秀教师”称号。1位博士以一年13篇科技论文入选SCI的骄人成绩位居江苏个人排名第一、全国个人排名第五。2000年,江苏省苏北地区仅有三所省属院校5位教师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基金资助,我院一所学校就有两位教师获得资助。多年来学校一直把提高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线,切实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应用化学”学科被评为全省普通高校重点建设学科,“高等数学”和“邓小平理论”被评为全省普通高校一类优秀课程。2001年,“邓小平理论‘三进’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获得教育部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会计制度设计教改研究》获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我院学生在1999-2002连续四届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共获得六个一等奖;在2000年全国“网易”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02年本科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了94.35%,在全省40多所本科院校排名第15位,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居于领先位置。2003年,在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2003届本科生(不含师范)就业率截止到年底时达到了95.74%,专科生初次就业率也达到了75.59%,均创历史新高。另外,毕业生中考取重点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增多。建校十九年来,淮海工学院坚持“立足连云港,服务江苏,辐射全国”的办学宗旨,共向社会输送了20000多名合格的本专科毕业生。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有的已经走上了领导岗位。全院教师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1998年至今,全院教师通过各种渠道争取科研经费五年累计853.9万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 511.9万元,横向科研经费342万元;共承担国家级和省级项目82项,鉴定科技成果43项,12项为国内首创,31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获连云港市科技进步奖。出版专著、编著、教材63部,发表学术论文2640篇,有51篇被SCI收录,有102篇被EI收录,收录量位居苏北同类高校前列;申请专利26项,转让科技成果21项,合同金额400万元。另外,和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了康淮海洋药物研究所,和赣榆县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由我院一位教师担任技术负责人的“河蟹秋冬季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成果在江苏沿海大面积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初步估计,仅江苏省“九五”期间应用这一成果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就超过了十亿元。《淮海工学院学报》办刊水平较高,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学院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每年选派中青年教师出国深造,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并邀请美、加、英、新、日等国文教专家来校讲学任教。学院目前已与澳大利亚佛林德大学、科亭理工大学、新西兰东方理工大学、韩国大佛大学、俄罗斯陶里亚蒂综合技术学院等国外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正在进一步拓宽合作办学的领域。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新世纪的人才需要,全院师生正抓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历史机遇,主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加快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充分发挥地处滨海城市的区位优势,全力打造海洋品牌,为实现“两个确保,一个力争”(确保到200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确保到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建成江苏海洋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学生信息:在校学生15100余人。专业信息:应用化学学科被江苏省教育厅列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先后被评为省级一类和二类优秀课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CAD中心、先进制造技术(数控)实验室、测控中心。教师信息:在近700名专任教师中,232位教师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202位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位),另有200多位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有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人被列入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1人被列为江苏省“333工程”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4人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位教师荣获全国高校“百名‘两课’优秀教师”称号。1位博士以一年13篇科技论文入选SCI的骄人成绩位居江苏个人排名第一、全国个人排名第五。著名教师信息:王经卓,男,1971年出生,淮海工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博士、教授。1996年到淮海工学院电子工程系任教,2005年11月至2006年5月受江苏省政府奖学金资助开始在英国Huddersfield大学做访问学者,2007年8月至2009年2月在英国Newcastle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仪器仪表等,参加过三项国家级课题和一项横向课题,主持江苏省课题4项,参与了多项省级课题的研究。作为主研人员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连云港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 曾获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连云港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9年被评选为连云港市“521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SCI收录2篇,EI收录17篇,ISTP收录16篇。

(点击展开全文)
官方网站
  • 学校类型:学院
  • 学科类型:工科
  • 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
  • 大学实力
       
>
网站首页  |  高考报考  |  职业生涯规划  |  课程辅导  |  出国留学  |  自助招生  |  成功案例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17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 IE6.0 以上浏览器 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 吉ICP备16007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