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
招生办电话
介绍:河海大学简介河海大学是一所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1958年至2000年间隶属水利部管理,是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以及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河海大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15年创建于南京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24年与东南大学工科合并成立“河海工科大学”,1927并入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成为中央大学水利系,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南京大学水利系。1952年由南京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以及华东水利专科学校的水利系科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1985年恢复传统校名“河海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1995年河海大学80周年校庆时,江泽民、李鹏、李岚清、钱正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为学校题词,对我校的事业发展予以肯定、寄予厚望。河海大学校本部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并在常州市、南京市江宁区设有校区,总占地面积1829亩。校本部坐落在南京市清凉山北麓,占地530亩,校园环境优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众多人文景观更增添了校园的文化氛围,先后荣获全国部门绿化“三百佳”和江苏省“花园式高校”、“园林式单位”称号。学校于1986年2月在江苏省常州市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设立校区,占地436亩,环境优美,设施齐全。2001年9月学校正式启用新建的河海大学江宁校区,占地863亩,校园建设及教学、生活设施更趋现代化。1995年以来,在水利部、教育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特别是通过“九五”“211工程建设”,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展了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改善了办学条件、扩大了办学规模、提高了办学层次、优化了学科结构、增强了科研实力、提高了培养质量,使学校的综合实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目前,学校正在继续“十五”“211工程”重点建设。河海大学下设水资源环境学院、水利水电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学院、海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理学院、现代农业工程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法律系等16个专业院系。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5个博士后流动站,30个博士点,70个硕士点,16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及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权点,46个本科专业。其中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两学科综合实力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尤其是水利工程学科总体实力最强,支撑及相关学科门类较多,水利及支撑学科人才梯队的综合实力处于国内一流地位。2004年9月,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3万余名,其中研究生5678名,本科生18617名。河海大学现有教职工近3000名,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2名,正副教授780余名,博士生导师139名,其中有10名院士受聘担任学校的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2004年,学校承接的科研项目经费近11亿元,其中纵向和各类基金项目占总经费的40%。近年来,承接的科研项目质量不断提高,承担了一批国家层面重点、重大研究计划和重点、重大工程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973前期专项、948项目等国家层面科技计划项目;三峡、南水北调、小浪底、长江口航道治理、淮河入海水道、二滩、溪洛渡、龙滩、小湾、糯扎渡、万家寨、向家坝、锦屏等重大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南京地铁、沪宁高速公路、广东汕汾高速公路、南京长江二桥、润扬长江大桥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其中一批科研成果取得重大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九五年以来,学校已有238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省部级以上奖188项。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 5000多篇,出版各类科学专著150余部,申请专利近20项。为增强学校主动适应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的活力,加大高等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力度和广度,拓展社会参与办学的渠道,于2001年12月成立了河海大学合作发展委员会。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华东水利学院首任院长钱正英同志出席成立大会,并出任委员会名誉主任。24名海内外知名人士和著名学者担任个人委员,130家单位委员来自各级政府、部门和水利、电力、交通、环保、教育、金融、部队等系统的企事业单位。合作发展委员会以“面向未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宗旨,与国内外各界建立稳定、全面、紧密的合作关系,是河海大学利用高校在知识、人才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直接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形式。河海大学有广泛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可授予外国留学生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学校,己为4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数百名博士、硕士与学士,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近十年来,学校获国家及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重点课程奖、优秀教材奖等60多项;学校被评为全国以及江苏省的“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多次被评为水利部、江苏省文明单位,连续12年被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5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经过几代河海人的艰苦奋斗,河海大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展望未来,河海人将牢记江泽民同志的重托和厚望:“面向未来,开拓进取,进一步发展水利教育事业”,在新世纪实现新的跨越,为把河海大学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利学科与若干优势学科、多学科综合发展、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学生信息: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3万余名,其中研究生5678名,本科生18617名。专业信息:岩土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工结构工程。实验室:水资源开发利用教师信息:河海大学现有教职工近3000名,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2名,正副教授780余名,博士生导师139名,其中有10名院士受聘担任学校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教师信息:王超教授,男,1958年出生,江苏滨海人,先后于1984年、1990年、1995年获河海大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任河海大学博士生导师、环境学院院长、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环境工程江苏省重点学科首席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环境学会水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湿地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王超教授长期从事水资源保护与水质改善这一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率领团队致力于理论研究、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攻克了一系列关键科技难题,做出了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课题等科研项目70余项,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江苏省、环保部、水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2项;发表论文170余篇,出版专著6部;培养博士26名、博士后9名。 王超教授先后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和中青年首席科学家,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第六届“发明创业奖”特等奖及“当代发明家”、中国专利优秀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百件优秀发明专利奖、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等荣誉称号和奖励;带领的水资源保护与生态修复团队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并获全国和江苏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中国工程院2011年12月8日正式公布2011年院士增选名单,河海大学王超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高考报考
高考报考描述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描述内容
个性化辅导
个性化辅导描述内容
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描述内容
出国留学
出国留学描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