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卫岗1号
招生办电话
介绍:南京农业大学简介南京农业大学是一所直属教育部领导的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文学、法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现任党委书记管恒禄教授,校长郑小波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前身是私立金陵大学农学院和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1952年院系调整时,上述两院以及浙江大学农学院部分系科合并成立南京农学院。1963年被确定为全国两所重点农业高校之一。1972年搬迁至扬州,与当时苏北农学院合并成立江苏农学院,1979年搬回南京,恢复为南京农学院。1984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名为南京农业大学。1999年4月首批通过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2000年6月试办研究生院, 2004年顺利通过评估转正。学校还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办学规模 全校各类在校生共有24000多人,其中研究生4000多人,本科生13000多人。--教学机构: 全校现有生命科学学院、农学院、植物保护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园艺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含渔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动物医学院、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含土地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含乡镇企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6个学院和体育工作部。另设有金陵研究院、成人教育学院、长江学院和日语培训中心等。--学科专业设置: 现有11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47个博士学科专业、77个硕士学科专业、53个本科专业,1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以及兽医博士、兽医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工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等五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形成了博士、硕士、学士以及包括成人教育与干部培训在内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2400多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博士生导师180人,硕士生导师400人,教授、副教授600多人,国家、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专家4人,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5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8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8人。--科学研究: 有8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建有“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大豆改良中心,15个省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和工程与检测中心,以及85个校级研究所、研究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五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教育部、农业部等各级、各类项目立项总数超过1000项,获资助总经费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超过一千万元,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近十年来,共获国家、部省级科技成果奖271项,其中国家级奖12项。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50多项,审定品种40余个。《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度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重点期刊奖”;2001年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成为全国农业高校唯一入选期刊。学校充分发挥自身学科及人才优势,主动为社会发展服务、为“三农”服务,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次被评为国家和江苏省科教兴农、科技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十分活跃,先后与美国、英国、荷兰、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正式的校际关系或项目交流合作关系。--办学条件: 校区总面积120公顷,各类实验场、站面积410公顷,校舍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亿元。图书资料收藏量157余万册,拥有中外文全文期刊近1万种,中文电子图书31.5万种,中文电子期刊8千种以及大量的数字资源和先进的网络检索查询系统。学校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配套齐全。校园环境优良,是南京市花园式单位和绿化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建设: 近几年来先后通过了江苏省党建工作优秀评估和校风建设优秀单位评估,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学校建设目标: 学校的发展定位是: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经、管、工、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教学质量、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都得到明显提高,整体实力达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先进水平,主要办学指标居于我国同类高校的前列,主干重点学科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以农业与生命科学为特色的知识创新与扩散基地,高层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中心。学生信息:全校各类在校生共有24000多人,其中研究生4000多人,本科生13000多人。专业信息: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蔬菜学,土壤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预防兽医学,农业经济管理。实验室: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教师信息:现有教职工2400多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博士生导师180人,硕士生导师400人,教授、副教授600多人,国家、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专家4人,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5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8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8人。著名教师信息:盖钧镒 Ge Junyi (1936.6.5 -) 作物遗传育种学家。江苏省无锡市人。1936年出生江苏无锡,1957年南京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1968年该校作物遗传育种在职研究生毕业。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学教授、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大豆研究会副理事长。曾任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世界大豆研究会第五届常务委员。主要从事大豆遗传育种和数量遗传研究,发表论著430余篇册,并致力于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的创建。 主要成就和贡献: 1.搜集、研究以中国南方大豆地方品种为主的资源1.2万份,揭示该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潜势,按产量、抗病虫性、品质、耐逆性、育性等建立目标性状的种质发掘、遗传机制和选育创新的10个研究系列,创造出一批优异种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将种质研究推进到基因组学领域,合作构建大豆遗传图谱并标记定位6个连锁的抗SMV基因和农艺品质性状的QTL;建立中国大豆育成品种系谱图及遗传基础分析;提出中国大豆品种熟期组划分方法和品种生态区划;针对大豆黄河中下游起源假设提出支持栽培大豆起源于南方野生群体的分子遗传学论据。 2.主持国家大豆育种攻关;主持或参加育成南农73-935、南农88-31等20多个大豆新品种在长江中下游推广。 3.将数量遗传多基因假设拓展为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建立了能同时鉴别1-3个主基因效应和多基因整体效应的分离分析方法。 4.培养、合作培养百名以上博士、硕士生和博士后,为国家输送一批优秀人才。 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高考报考
高考报考描述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描述内容
个性化辅导
个性化辅导描述内容
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描述内容
出国留学
出国留学描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