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地址: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西路
招生办电话
介绍:湖南工业大学是一所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高校。学校以包装教育为特色,是我国第一个被国际包装协会(IAPRI)接纳的会员单位,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包装教学分指导委员会、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单位和中国包装技术培训中心所在地。学校位于中部老工业基地、湖南工业重镇、“两型社会”建设实验区——株洲市,是株洲唯一的多科性大学,其前身为株洲工学院,自2000年起,学校实行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绿色包装与安全”申报成功;2004年完成湖南城市建设学校和湖南省财会学校的整体接收;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由株洲工学院升格为湖南工业大学,同年,合并了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被教育部评定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高校;2009年获得外国留学生招收资格。学校现有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451644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327万元,固定资产总值101434万元,拥有较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建有标准的塑胶田径运动场、体育馆及满足体育教学需要的各类运动场地。学校有17个教学院(部)和1个独立学院;11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 50个二级学科授权点,9个二级学科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55个本科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实践教学示范中心6个。有全日制学生3714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129人。有专任教师1807人,其中教授277人,副教授608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25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10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优秀教师6人,省教学名师5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50人,省青年教师教学能手17人; 21人进入省“121人才工程”和“百人工程”,5人进入省学科带头人行列;聘有两院院士6人。2005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教改项目9项,省部级教改项目214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2项;拥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13个省部级研究基地(含技术中心);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0026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639篇;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0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31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3项,专利92项,并实现了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零的突破。学校在广东省建立了东莞包装学院,作为学校在沿海地区的实践教学基地和人才服务窗口;与中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5所国内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媒体大学、法国兰斯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中型企业开展了厂校协作办学;与株洲南车时代集团等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还承办了“2010北京国际包装博览会·中国包装教育展”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学校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厚德博学,和而不同”为校训,“明德、精业、求实、创新”为校风,以“八项坚持”为办学思路,以“大学意识、大局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为基础凝练核心价值观,狠抓“六项工作”,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主动服务湖南新型工业化和中国包装现代化,努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省属先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更新时间 2013年4月)学生信息:有全日制学生37148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129人。专业信息:艺术设计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国管专业”; 2001年被湖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重点专业” 。包装工程,印刷工程为湖南省教育厅重点学科。广告学专业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管专业”。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绿色包装与生物纳米技术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包装总公司包装新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高压水射流及湍流应用技术实验室教师信息:有专任教师1807人,其中教授277人,副教授608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259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10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省优秀教师6人,省教学名师5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50人,省青年教师教学能手17人; 21人进入省“121人才工程”和“百人工程”,5人进入省学科带头人行列;聘有两院院士6人。著名教师信息:彭小奇,男,中共党员,教授,博士,控制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博士生导师,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生于1962年1月,1979年9月考入重庆大学计算机与自动化系,1983年7月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3年8月—1986年8月在兵器工业部西南自动化研究所工作。 1986年9月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控制工程系,1988年11月研究生毕业,获控制理论与应用硕士学位 。1988年12月—2001年5月在中南工业大学工作,先后担任中南工业大学应用物理与热能工程系副主任,校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校资产管理处处长, 1994年9月至1998年5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并获有色金属冶金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5月至2006年8月,任湖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现任湖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副校长。 彭小奇教授主要从事复杂工业过程优化决策与智能控制和冶金热工过程智能检测技术研究,先后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教育部科技研究重点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和参与多项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开发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31篇 被《EI》收录,8篇被《SCI》收录、2篇被《ISTP》收录;其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彭小奇教授现任湖南省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精密仪器测试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成员,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成员,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专家,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理事。王汉青,男,汉族, 1963 年生,湖南益阳人, 中共党员,博士,教授,中南大学和南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1986 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湖南大学任教, 1990 年调入中南工学院,曾先后担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1997年任中南工学院院长助理,1998年4月任中南工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副厅级),2000年3月任南华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 2003年8月调入株洲工学院,任株洲工学院党委书记(正厅级)。2006年4月,任湖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2006年8月,改任湖南工业大学校长。现任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湖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科协七大代表,湖南省科协常委,中共株洲市委委员,株洲市博士联合会会长。2007年9月当选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 王汉青校长担任高校校领导十年多以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进取,努力践行现代大学办学理念,深入钻研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积累了丰富的高校管理经验;积极倡导高等教育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特别是努力为湖南新型工业化服务,努力为振兴老工业基地株洲服务,努力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王汉青校长重视教学和学术研究,是部级重点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学科带头人 , 教育部第二届全国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炉学会第三届热载体加热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教育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 湖南省暖通空调学术委员会委员,衡阳市制冷学会名誉理事长。 1992 年被评为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2004 年被评为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并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现指导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研究生9名。王汉青教授教学效果优秀,深受学生欢迎。 1997 年 , 由他所指导的本科毕业设计曾受到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价专家组的高度肯定,认为达到了国内重点大学优秀毕业设计水平。 自 1986 年以来,王汉青教授一直从事 “ 室内空气品质计算机仿真 ” 和 “ 建筑环境与设备节能技术 ” 等专门领域的研究以及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指导工作。先后分别在国家一级学报《空气动力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暖通空调》、英文《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等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共发表论文 90 多篇,其中 EI/ISTP 等三大检索系统收录 15篇,其中英文《The Dynamic Evaluation of Thermal Environment Comfort of Air Conditioned Buildings.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等多篇论文被同行专家多次引用并高度评价;出版专著和教材 5 本,其中专著 2 本、主编和主审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2本。由他主编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通风工程》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并已多次再版。二十年来,王汉青校长主持和参与了 11 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其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 项,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 1 项、湖南省重点项目 2 项,教育厅重点项目 1 项,机械部、核工业部项目 5 项 , 并获得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2 项,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 6 项;先后被评为省部级先进科技工作者和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 1992 年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2001 年荣获湖南省青年科技奖,2007年被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评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
高考报考
高考报考描述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描述内容
个性化辅导
个性化辅导描述内容
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描述内容
出国留学
出国留学描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