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工程学院
当前位置:宁波工程学院 > 院校主页
院校分数线

浙江  

年份 招生批次 最高分 最低分 录取数
2015 -- -- 0
2014 -- -- 0
2013 -- -- 0

学校地址:

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201号

招生办电话

0574-87616666

  • 院校介绍
  • 同省院校

介绍:曾用名: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宁波工程学院[1] 是由宁波市政府创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创建于1983年。2004年5月由专科升格更名为宁波工程学院。2010年被教育部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61所实施高校。 官网2014年7月显示, 宁波工程学院分为风华路东校区、翠柏路西校区、启运路成人教育学院和杭州湾汽车学院校区,四个校区占地面积约2350亩,校舍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设有12个二级学院,40个本科专业;教职工1037人,其中专任教师704人,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2642人。[2] 创办时间1983年5月所处城市中国宁波学校类型工科属  性卓越计划高校主管部门宁波市人民政府学校官网www.nbut.cn学生信息:专业信息:院系 专业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网络工程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学 土木工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工程管理 机械工程学院 (汽车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 汽车服务工程 车辆工程 交通学院 交通工程    交通运输   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工艺) 油气储运工程   材料学院 材料物理 材料科学与工程   理学院 应用统计 金融工程 信息与计算科学   经济管理学院 物流管理 会计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市场营销 国际商务   外国语学院 英语 日语 德语 商务英语  人文学院 文化产业管理 城市管理学 广告学 工业设计 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     国际交流学院  会计学(中美合作办学,4+0) 会计学(中美合作办学,3+1) 成人教育学院 [6]          社会科学部              体育教学部            实验室: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刀模具中心、网络工程技术、仿真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聚合工程与技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实验室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1个):网络技术实验室省级示范基础实验室建设单位(1个):化学化工实验室教师信息:官网2014年7月显示,宁波工程学院有教职工1037人。有专任教师704人,[5] 其中正高职称58人,副高职称14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人数占67%,具有博士学位人数占33.29%,具有海外工作学习经历人数从2004年的3人增加到2009年的63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省市人才培养计划人选6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2人。著名教师信息:

(点击展开全文)
官方网站
  • 学校类型:学院
  • 学科类型:工科
  • 隶属于:浙江省教育厅
  • 大学实力
       基本信息 编辑中文名宁波工程学院英文名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 称宁工院/宁工创办时间1983年5月类 别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类型工科属 性卓越计划高校所属地区中国宁波现任校长吕忠达知名校友郭华巍主管部门宁波市人民政府校 训知行合一校 歌宁波工程学院校歌主要院系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 电信学院、国交学院、材料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学院)、化工学院、交通学院、材料学院、理学院国家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个学校地址宁波市风华路201号学校代码11058主要奖项321教学质量工程1历史沿革编辑1983年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创建。[2] 宁波工程学院风景(14张)1988年浙江省汽车驾驶技工学校(宁波分校)改建为宁波交通技工学校。1995年宁波交通学校创建。1996年成为全国示范性普通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3] 1999年宁波交通技工学校更名为宁波交通高级技工学校。2000年宁波交通学校、宁波交通高级技工学校合并组建宁波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宁波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并入宁波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宁波工程学院。2010年被教育部列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实施高校。[2] 2012年3月29日,宁波工程学院与同济大学共建宁波工程学院杭州湾汽车学院正式签约,2012年九月份汽车学院开始招生[4] 。2办学条件编辑师资力量官网2014年7月显示,宁波工程学院有教职工1037人。有专任教师704人,[5] 其中正高职称58人,副高职称140人,具有研究生学历人数占67%,具有博士学位人数占33.29%,具有海外工作学习经历人数从2004年的3人增加到2009年的63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省市人才培养计划人选6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2人。该校出台了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实施了“聚英100”计划和“育英100”计划等。[5] 引进教师26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4人,海外留学人员35人,钱江学者(李超忠)1人。院系专业官网2014年7月显示,宁波工程学院设有14个学院(部),40个本科专业。院系专业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机械工程学院(汽车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交通学院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工艺)油气储运工程材料学院材料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理学院应用统计金融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经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外国语学院英语日语德语商务英语 人文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城市管理学广告学工业设计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国际交流学院会计学(中美合作办学,4+0)会计学(中美合作办学,3+1)成人教育学院[6]  社会科学部 体育教学部 学科建设官网2014年7月显示,宁波工程学院拥有6个省高校重点学科。省高校重点学科(6个):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技术应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学、化学工艺、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7] 教学建设●教学建设校级精品课程(12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科学导论、应用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流体力学、大学英语、商务英语、材料力学、线性代数、线性代数、电路、写作、汽车电控技术[8]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土木工程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仿真工程技术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刀模具中心、网络工程技术、仿真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聚合工程与技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实验室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1个):网络技术实验室新校区建设方案省级示范基础实验室建设单位(1个):化学化工实验室●人才培养宁波工程学院以应用开发型高级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积极探索“知行合一,双核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已在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4个专业进行试点;建筑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3个专业被列为教育部首批CDIO试点专业。合作交流1984年即与亚琛应用科技大学结对,是全国四所中德合作院校之一。宁波工程学院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的大学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并开展合作办学、师生交流和合作研究,实施教育部《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有多种出国留学和学生交换项目供学生选择。设有宁高出国留学服务中心。校际之间教师互访、学生互派、学术合作、教学交流,成绩斐然,外向型办学特色日益显著。宁波工程学院主动开展与名校大所的合作,与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合作培养本科生;与太原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实施全面合作;[9] 知识产业园已有多家培训和研发机构入驻运行。全面展开与地方政府及企业的合作,与镇海区、杭州湾新区管委会、慈溪市等开展全面合作,已有战略合作关系企业61家。3学术研究编辑科研成果宁波工程学院共承担国家级项目13项,省级项目47项,科研经费1.79亿元,获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公开发宁波工程学院表论文1721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148部,获专利授权36个,实现专利转让2项。2011年获批国家级项目6项;发表论文468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133篇;授权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登记4项。2008年学校启动“双合作”工程,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联通公司合作共建研究中心和专业实验室。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企业30余家,与企业共建专业实验室及工程中心16个、签订科研合作协议131份。[10] 科研平台研究所(17个)序号研究所名称级别研究所所属单位1高教研究所高教研究机构联谊会会长单位宁波工程学院2应用化学研究所校级研究所[11] 宁波工程学院3材料工程研究所市首重点实验室宁波工程学院[12] 4产品设计研究所科研院校和企业合作宁波工程学院5交通运输研究所校级宁波工程学院6外语语言文学研究所校级[13] 宁波工程学院7城市文化研究所校级宁波工程学院8统计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校级[14] 宁波工程学院9文化与品牌研究所校级宁波工程学院10地方文化研究所校级宁波工程学院11管理工程研究所校级[15] 宁波工程学院研究中心(5个)研究中心名称备注工程教育研究中心国际港口与物流研究中心[16] 与宁波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现代物流研究中心港口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能效测评研究中心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能效测评的单位学术资源●馆藏资源截至2012年8月底,馆藏纸质图书124万余册,中文电子图书89.2万册,中外文纸本期刊1200余种,中外文电子期刊23600余种。[17] ●学术刊物《宁波工程学院学报》由宁波市人民政府主管、宁波工程学院主办,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荣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18] 4学院领导编辑职务姓名党委委员苏志刚、宣东升、王晓勇、陈方猛、王菁华、冯 杰、戴志伟、党委书记苏志刚党委副书记吕忠达、王晓勇、陈方猛院长吕忠达副院长宣东升、王菁华纪委书记冯 杰组织部部长[19] 戴志伟5校园文化编辑校标宁波工程学院校标以字母“N”、“U”和中文“工”组成,整个标志既有飞翔的动感,又不失雄浑庄重的质感,展现了学院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朝气蓬勃的崭新风貌!标志内环左侧清晰可见中文的“工”字,表现了宁波工程学院的名称与学院以工科为主的办学特色。渐变式蓝色背景代表不断创新的专业学科结构,凭借永无止境的智慧,为地方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奉献美好未来!标志左半边凸现“人”的图形,表达宁波工程大学以人为本,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为社会培养敢于进取、勇于开拓的懂工程技术和管理的新型人才。右半边是只回头瞻望的雏鹰,象征莘莘学子,在工程学院学习、生活,积累知识,翱翔在知识的海洋中,时刻准备投入到社会做一只时代的雄鹰!象征着新生的工程学院正以昂扬的姿态,朝着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工程技术大学阔步迈进。整个标志设计严谨,色调和谐,充满朝气与活力,象征学院敢于搏击时代风浪的开阔胸怀和非凡胆魄,与时俱进,不断跨越辉煌的未来![20] 校训2004年5月,学校升格并更名为宁波工程学院。同年11月,确定“知行合一”为宁波工程学院的校训。“知”、“行”寓意深远,特色鲜明。“知”一字出自《庄子·外物》,“心彻为知”要求实事求是,探求真理,把握当下,勇于前进。“行”是中国历史上众多大家包括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孟子到宋明清时期的朱熹、王阳明、王夫之提出的深刻治学为人之道。确立“知行合一”为校训,就是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严谨求实的办学传统,知治理世事,经纬天地,关注天下,行尽学所用,不务空谈,重实功实用,把学问用到世事上。“知行合一”为校训,确定了宁工的教风、学风和校风均以此为底蕴,也成为了宁工人的精神品格所在。它揭示了宁波工程学院师生求真务实,崇尚知识,探寻规律,追求真理的精神;它体现了宁波工程学院师生学以致用,立志成才,创新创业,敢走天下,报效祖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的宏远志向。[20] 校歌作词:黄昌年作曲:吴 军宁波工程学院(8张)(一)我们的校园在东海之滨,脚下是古老肥沃的浙东大地,眼前是宽阔无垠的海洋,雏鹰翱翔,知行合一明方向。(二)我们的校园在东海之滨,东钱湖滋润我们的美好心灵,四明山铸就我们的脊梁,桂花飘香,知行合一播四方。副歌为工程建设,我们添砖加瓦,务实求精,让青春在创造中闪光;为祖国强盛,我们与时俱进,日新我新,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
>
网站首页  |  高考报考  |  职业生涯规划  |  课程辅导  |  出国留学  |  自助招生  |  成功案例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17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 IE6.0 以上浏览器 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 吉ICP备160078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