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地址:
23254472
招生办电话
介绍: 1940年在延安,经毛泽东同志提议,中共中央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1946年7月,学校奉命随军挺进东北, 到达黑龙江兴山(现鹤岗)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学校奉命进驻沈阳,合并了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前身为满洲医科大学,1911年由日本国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建立)和原私立辽宁医学院(前身为盛京医科大学,1882年由英国教会建立)。1948年,在东北建立的4个分校,其后分别成为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一部分、延边医学院(现延边大学医学院)、承德医学院;1952年,学校药学院独立建制为沈阳药学院(现沈阳药科大学)。郭沫若先生为中国医科大学题写了校名。[1] 中国医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倍受党中央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重视和关怀。建校伊始,毛泽东同志为学校确立了“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办学方针,朱德、叶剑英参加开学典礼并讲话。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王稼祥、贺龙、陈云、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多次到学校视察、作报告。1941年7月,毛泽东同志为学校第十四期毕业生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成为该校师生及全国医务工作者的座右铭。在中国医科大学建校十周年延安展览会上,毛泽东同志题词“办的很好”,朱德同志题词:“埋头苦干”。1950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又一次到学校视察,勉励全校师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继续办好人民的医科大学。1991年,邓小平同志亲自为《中国医科大学校史》一书题写书名,江泽民、李鹏、杨尚昆、陈云、李先念、彭真、邓颖超、李铁映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学校题词。2001年,李岚清、李贵鲜、吴阶平为学校题词。建校至今,学校共培养52000多名高级医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培养和造就了 校园风光(18张)一大批国家卫生管理、医学教育界的著名领导干部和医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担任副部级以上职务百余位,卫生部正、副部长9位,将军4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2位。目前,中国医科大学已发展成为具有办学特色和国际影响的医科大学,在医学、药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中已形成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并重、兼有其他教育的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家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和医学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与日本、欧美等国进行国际医学教育、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中国医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是卫生部原部属的10所高等学校之一,2000年3月全国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学校由卫生部划转为省部共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2]学生信息:目前,学校在校各类学生总计20287人,其中博士生818人,硕士生1543人,研究生课程班885人,普通本科生5985人,专科生1781人,网络教育本、专科生4504人,成人本、专科生4004人,中专生673人,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94人。专业信息:内科学(呼吸系病),皮肤病与性病学。实验室:设有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小儿先天畸形实验室、免疫皮肤病学实验室等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教师信息:学校现有教职工763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126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正高级职称448人,副高级职称676人,博士生指导教师205人,硕士生指导教师562人。教师中在中华医学会等全国性学术团体中担任主任委员者4人,担任副主任委员者11人,担任常委(常务理事)50余人,委员(理事)60余人。有2人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7人次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全国百名医药卫生科技之星、人事部百千万工程百人层次等荣誉称号或经费资助。有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人,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2人,86名青年教师进入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培养计划”。著名教师信息:陈洪铎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名誉院长、皮肤性病科教授兼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中华皮肤性病学会第8、9、10届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华皮肤科杂志总编辑。在第九届国际皮肤科学术大会期间,当选为国际皮肤科学会副会长,并荣获国际皮肤科学会颁发的“突出贡献奖”。2009年被国际皮肤科学会联盟授予国际皮肤科学会联盟表彰奖,这是我国皮肤科医生首次获得该荣誉。 对各种疑难皮肤病,特别是皮肤肿瘤.真菌病.免疫性疾病.性传播疾病造诣深厚。是国际著名的皮肤性病学专家。曾多次赴美国.欧洲.日本.拉丁美洲讲学,多次在国内外主持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与世界著名的专家有业务联系。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的政府特殊津贴。1956年毕业于中国医大,1979~1982年留学美国,1999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医大教授.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皮肤性病学会主任委员.亚洲皮肤科协会名誉理事.国际皮肤科学会执行理事.第九届国际皮肤科大会主席等。在皮肤免疫系统尤其是关于朗格汉斯细胞及角质形成细胞的研究结果已获国内外公认;发表学术论文216篇,其中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的论文已被国外学者引用约350次。主持创建了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皮肤性病学重点学科;坚持教书育人,扶植青年教师及学生,推荐他们出席国际会议或赴世界著名学府如牛津大学.柏林自由大学等深造,其中多人已晋升为教授.博导。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各民主党派为四化服务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等。他的事迹作为出国前教育材料,数十年来激励了大批海外学子回国投入四化建设大潮。
高考报考
高考报考描述内容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描述内容
个性化辅导
个性化辅导描述内容
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描述内容
出国留学
出国留学描述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