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学院
当前位置:上海电力学院 > 院校主页
院校分数线

上海  

年份 招生批次 最高分 最低分 录取数
2015 -- -- 0
2014 -- -- 0
2013 -- -- 0

学校地址:

上海市平凉路2103号

招生办电话

021-35303755、65193934

  • 院校介绍
  • 同省院校

介绍:上海电力学院创建于1951年,历经了上海电业学校、上海动力学校、上海电力学校、上海电力专科学校的发展演变。1985年1月,经教育部和水利电力部批准,更名为上海电力学院,开始了本科层次的办学历程。李鹏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学校自创建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各行业、尤其是电力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许多毕业生已成长为我国电力工业和其他主干行业、大型集团公司、国家重点企业的技术骨干或领导干部。学校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兼有理、文、管、经等学科,主干学科电力特色明显的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一万余人。专业信息:电厂热能动力与环境工程被评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培育学科。实验室:1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实验中心承担着本院6个本科专业和2个硕士点研究生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及运行维护等工作,同时为全院教师的科研提供服务。中心下设3个实验室:动力专业实验室,机械专业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包括专业化学实验室和基础化学实验室)。中心的实验室面积数千平方米,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一千多台套,总价值一千多万元。目前开设实验项目约130多个。中心现有专职教师15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12人。已获得硕士学位7人,在读博士4人。中心教师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多项;申请和获得中国发明专利十多项;发表高水平论文近百篇。中心教师积极辅导和带领学院学生参加各类全国或地方性的大学生科技竞赛,并取得了骄人成绩,例如:获得2009年第七届陈嘉庚青少年发明竞赛(上海)二、三等奖各1项获得2008年首届国家节能减排大赛特等奖1项、优秀奖3项获得2008年机械创新大赛上海赛区三等奖3项获得2005年上海市“科技创新杯”三等奖1项获得2004年第九届全国“挑战杯”三等奖1项获得上海市高校化学实验竞赛三等奖多项2作为以电力行业为依托的高等学校,上海电力学院十分重视电工电子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早在1961年上海电力学院就成立了电工实验室,承担全校的电工基础实验教学。1985年上海电力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由于专业面的拓宽、专业数的增加,以及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推广,学院成立了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承担全院工科类专业电工电子等基础课程的实验。2004年上海电力学院为了进一步发展提高,通过学科整合来理顺学科专业关系,通过资源共享、优化配置来提高办学效率、提升办学条件,成立二级学院。2004年7月,在学校的统筹规划下,又对实验室进行了整合,实现了实验场地、仪器设备、实验室人员三类资源共享,组建了新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体制为学校直属、挂靠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管理,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新组建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综合考虑了上海电力学院的特点以及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加强了强电和弱电的有机融合,在原有的基础实验平台基础上新增三个平台——电工电子新技术实验室平台、电力应用技术平台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平台,突出“强弱结合、以强为本、以弱辅强”的特色,共设13个实验室和两个实验基地,中心主面积约为3600平方米。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的成立充分体现了大学科、大平台的建设的思想。每学年承担着全校工科类12个专业的实验教学以及学生的科技创新活。教师信息:学校现有教职工一千余人,专任教师700余人,其中,具有硕士及其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超过80%,博士比例超过30%,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近40%。近年来,一批国内知名大学毕业及国外学成回归的博士、硕士陆续充实教师队伍,使教师的学历水平逐年提高。目前,学校已形成以博导、教授为核心,以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学科学术梯队。这支队伍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的教学和科研经验。另外还聘请了包括数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几十名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作为学校的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著名教师信息:李和兴,男,汉族,1963年7月出生,江苏昆山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电力学院院长。 1984年本科毕业于苏州大学,1987年硕士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1992年公派赴美国进修,1997年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1999年晋升为物理化学教授。   先后担任化学系主任、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院长。现任稀土功能材料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主任、资源化学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光催化专委会副主任、全国催化专委会委员、上海市稀土学会理事长、上海市太阳能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环境学会副理事长以及Catal. Commun.、Open Catal. J.、《太阳能学报》、《环境科学与技术》和《化学世界》等刊物的编委,并担任Res. Chem. Inter.的嘉宾主编。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发明专利申请二等奖等。被评为上海市领军人物和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主要从事环境催化研究,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863计划、973预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以通讯联系人在SCI源刊物发表论文 100余篇,其中在J. Am. Chem. Soc., Adv. Funct. Mater., Environ. Sci. Technol., Chem. Mater., Chem. Commun., J. Phys. Chem., Green Chem., J. Catal., Appl. Catal. B Environ., Adv. Synth. Catal.等IF>3的刊物发表论文35篇,论文被他引1500多次。同时申请专利20余项,出版教材8部、专著2部。

(点击展开全文)
官方网站
  • 学校类型:学院
  • 学科类型:工科
  • 隶属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大学实力
       硕士点(综合实力:E+)带*者为第十次增列学位点二级学科硕士点热能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
>
网站首页  |  高考报考  |  职业生涯规划  |  课程辅导  |  出国留学  |  自助招生  |  成功案例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17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 IE6.0 以上浏览器 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 吉ICP备16007884号